20世纪8O年代,国外就开始在某些需精确切开的手术中应用射频刀,由于其在切割软组织的同时可较大程度地减少周围组织的损伤,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外科领域。目前,射频刀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深部组织的切割,而在体表手术中的应用鲜有相关报道。2011年2—8月,我们对30例6O处皮肤肿物分别采用Ellman双频射频刀与手术刀进行切除,以期比较2种手术技术造成的损伤程度的差别。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于2011年2~8月间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诊手术的患者中,选择30例有2处或以上皮肤肿物的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14~56岁,平均35岁。
1.2 肿物所在部位:前胸8处,背部9处,腋窝5处,面部42处,四肢15处。
2 方法
从同一患者的数处肿物中,选择同一区域或者双侧对称部位的2处肿物,将其编号,随取分为射频刀治疗组及手术刀治疗组,手术均由同一名医师在局麻下进行。射频装置为美国Ellman双频射频刀(型号为RF/IEC 120,频率为4.0MHz和1.7 MHz)。进行皮肤切开时,选用较细的针形刀头和单纯切割模式,不需要对组织施加压力,仅将其尖端接近被切割组织便可完成组织切割;对含血丰富的皮下组织使用较粗的锥状刀头和凝止血模式切割。切除的所有标本立即以10% 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3 m 厚连续切片,行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行组织学观察,取部分组织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为:JSM6490,由日本电子株式会社制造)下观察。
3 结果
3.1 术中观察
射频刀治疗组均取得理想的手术切口、止血效果和术野显露,切El边缘整齐,术野清晰,解剖层次清楚。手术刀治疗组虽然也取得较理想的手术切口,但因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止血,致术区解剖层次不甚清晰,从而延长了手术时间。
3.2 光镜下观察
2组标本均可见表皮层细胞形态完整,真皮层内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结构存在,组织结构层次清晰,未见明显变性、坏死改变,2组标本损伤未见明显差别(图1,2)。
3.3 电镜下观察
2组标本均可见纤维组织结构完整、光滑,无明显变性、坏死,射频刀治疗组的纤维组织排列较紊乱,手术刀治疗组的排列较平整,但2组标本的损伤变化相差不大(图3,4)。
3.4 临床观察
30例患者术后均通过不同形式随访1~6个月,射频刀治疗组的切口疼痛及肿胀轻微,瘢痕小,术后也未见再出血的病例。手术刀治疗组的切口疼痛及肿胀较明显,部分病例瘢痕较大,甚至出现瘢痕增生。
典型病例:患者女,25岁,因行双侧腋窝肿物切除术后导致瘢痕疙瘩要求行手术治疗,经检查确定具备适应证后, 预约在门诊手术室行双侧腋部瘢痕切除、拉拢缝合术,术中右侧予射频刀切除,左侧予手术刀切除。术后1周,双侧腋窝伤品均无红肿、渗出,愈合良好,无皮下血肿,瘢痕较明显; 术后1个月,双侧腋窝瘢痕无红肿,左侧较明显,轻微色素沉着;术后半年随访,患者因未遵医嘱行同位素放射治疗,双侧腋窝瘢痕轻度增生,但两侧无明显差别,且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如图5-8)。
4 讨论
射频刀是应用高频无线电波作用于被切割组织,使细胞内的水分子快速振荡、旋转摩擦产热而使之迅速气化,从而产生切割效果。由于射频刀所特有的细胞水平的组织切 开,仅造成电极尖端组织的细胞气化,形成线状的细胞破坏,因此切口纤细光滑,形状和深度也可以得到精确的控制,且刀头体积小,术野遮挡少,能更好地满足整形美容外科对手术精确性的要求。
我们对30例60处肿物的手术及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射频刀治疗组病例切割精细,切口光滑、整齐,且切割的同时可进行止血,保证了解剖层次的清晰,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从而减轻了患者术后的不适反应,瘢痕小,而且其标本在光镜下与手术刀治疗组比较,并无明显的差别,仅在扫描电镜下有细微的区别。虽然射频刀设备较传统的手术切割 器械成本高,但发射极可重复使用,日常维护简单,无消耗材料,对手术室的环境也无特殊要求,而且其同时满足了直接切割皮肤组织和凝、止血的手术要求,可以替代手术刀及电刀的部分操作,尤其适合在门诊手术中应用。虽然本组病例随访时间较短,远期效果尚有待观察,但射频刀独特的切凝效果仍可能成为整形美容外科微创技术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