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提高,以高频手术器为主的医疗器也有了一定的改进;然而相对应高频电刀在手术中出现的事故,难免会有些质疑的声音,比如:现在的电刀声响监听音太大!能否将其降低?能否对一患者同时动用多台电刀?消毒时残留体表的酒精能否被正常使用中的电刀所点燃?中性电极与手术部位能否交叉?总之,越来越多的人来研讨现代电刀技术的动态管理,说明大家对此类问题的重视!同时也敦促我们有机会更多、更深入地去探索和研究。下面从这种电刀的简要原理和特点、分类及选择、动态管理、与其它(如:激光、超声、微波等)手术刀的对比等4个部分,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1926年Cushing和Bovle;为实现小血管无血手术而提出并首先应用于脑肿瘤的切除手术中的。其作用原理为:由于手术电极头与生物组织的接触面积很小,故电流密度很高,结果在接触处因放电和热量使血液凝固,同时达到止血作用。
标配的高频电刀一般包括:主机、手术电极,中性电极、双极电极等主件和脚踏开关、各式刀头、镊子、电源线、保护接地线等联用附件。
1.1.1 主机:由大功率振荡器、微处理器(或逻辑控制电路)、调制器、传感器、耦合电路和电源等组成。
1.1.2 手术电极:active electrode(又称激励电极、刀笔、阳极等)一种用来产生在电外科中所要求的某些物理效应如:切割、凝结的电极。
1.1.3 中性电极:neutral electrode又称板电极、按地电极、分散电极、回路电极、阴极等)与患者身体连接的面积比较大的电极,以提供低电流密度的高频电流回路,避免在人体中产生诸如灼伤之类有害的物理效应。
1.1.4 双极电极bipolar electrode
在同一支架上有两个手术电极的组件,其受激励时高频电流主要在这两极间流动。鉴于双极电极危险性小,双极技术应优先采用。
1.1.5 切割cutting
用高电流密度的高频电流通过手术电极上的一点以切割生物组织。即电流以极高的密度流向组织,组织呈电阻性,因而在电极边缘有限范围内的组织迅速而强烈地由焦耳放热,使该面积内的细胞液很快蒸发,达到组织被利索切开的目的。
1.1.6 凝结coagulation
流过手术电极上的高频电流,使小血管或生物组织封口。即电极附近的细胞在切割时很快蒸发而使组织塌陷,但温度并未上升到足以使组织变性的程度。此时封闭组织并克服渗血或出血的凝结作用有两种技术:干燥和电灼。
1.2 高频电刀的特点
1.2.1 工作频率要适中
高频交流电通过生物组织时可以产生热效应、电解效应和法拉第效应,而高频电刀需要应用的只是热效应而不需要另两种,这就是使用高频交流电技术的作用。
目前一般采用的电刀频率约为300-750KHz,频率太高易引起寄生电容的静电感应,并使电流流至开刀以外的可能性增大;而频率太低(如≤300KHz),会产生危险的法拉第效应即对生物的刺激兴奋作用会增强,产生肌肉痉挛、疼痛,严重时会引起室颤。由于加在生物体上电刀的输出功
1.2.2 输出对地的浮置技术
为了防止这种电刀的分流,通常采用输出对地浮置的方式,尽可能选CF型(Cardiac Floating type)即可直接用于心脏的浮置且对电击有高度防护作用,或BF型(Body Floating type)即可直接用于人体的浮置且对电击具有足够的防护。